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闻动态

珠宝学院澳门行:对话学界业界前沿 共探行业新程

2025年04月17日 12:17 李梓宁 点击:[]

 

为促进跨区域教育交流,开拓珠宝设计创新视野,2025411日至13日,广州华商学院珠宝学院院长朱晓红、副院长李苗率教师交流团赴澳门开展为期三天的访学与考察活动。本次行程以学术交流、企业参访、人文溯源为主线,深度探索澳门在高等教育、历史文脉、艺术创新等领域的多元魅力。

 

校际交流 探讨育人路径

珠宝学院教师交流团首站走进澳门大学,跟随博士志愿者穿行于校园间,深入了解该校历史沿革、科研成就、人才培养特色和书院制度,实地感受澳门大学融合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在校史馆,交流团通过珍贵史料、科研成果数据及名人展览,感受这座国际名校“仁、义、礼、知、信的育人精神,以及其立足湾区、面向世界的国际化视野。

/Users/liyawei/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416202650/output_1.jpgoutput_1

1 广州华商学院珠宝学院在澳门大学合影

/Users/liyawei/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416180525/output_1.jpgoutput_1

2 广州华商学院珠宝学院走进澳门大学校史馆

 

随后,教师交流团赴澳门科技大学,与人文艺术学院设计学领域的学者开展座谈,双方围绕学科工作坊与实验室建设、设计人才的系统性培养以及人工智能赋能设计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黄光辉副教授首先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她指出,学院始终把教学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并持续加大对陶艺实验室、金木工设计实验室等专业设施的投入力度,致力于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创作实践环境。此外,学院还积极与行业协会保持常态化沟通,同时开设国际课堂,邀请行业优秀设计师举办讲座,向学生传授前沿专业知识与设计理念。华商珠宝学院院长朱晓红在交流中系统介绍了珠宝学院的发展历程,并分享了学院在产学研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她表示,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的研究成果为华商珠宝学院提供了全新视角,学院会坚持推动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实践,助力学生将创意高效转化为实际设计作品,提升设计效率与质量。华商珠宝学院副院长李苗则详细介绍了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着重指出我院通过整合设计学、传播学、管理学等跨学科课程体系,搭建起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架构,从而让学生在艺术审美、设计创新以及商业运营等多方面素养得到系统性提升,为其投身设计及时尚产业、成长为适应行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

dacfd78536f7a9434222c081272e59ed

3 广州华商学院珠宝学院与澳门科技大学与人文艺术学院设计学领域学者座谈

b93d3519ed2d3cfc0596bcd041a0b30b_720

4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黄光辉副教授发言

朱

5 广州华商学院珠宝学院院长朱晓红发言

/Users/liyawei/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416211627/output_1.jpgoutput_1

6 广州华商学院珠宝学院副院长李苗发言

/Users/liyawei/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416223315/output_1.jpgoutput_1

7 双方互赠纪念品

 

华商珠宝学院教师交流团还参观了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2025年度毕业设计展。学院五个专业的500多件作品构建起连接传统与未来、人文与科技、个体需求与社会发展的多元图景。华商珠宝学院朱晓红院长在观摩毕业设计展时感慨:“这些作品所展现的创新思维,特别是将智能美学体系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创作方式,为我院珠宝设计创新提供了启发。既有科技锐度又蕴含人文厚度的创作范式,正是当下珠宝教育亟需培育的思维特质。同时,部分作品展现出的多元融合理念,也为我院的教学与创作提供了宝贵借鉴。”华商珠宝学院郭珂教授尤其关注技术与传统的辩证关系:“许多作品展示了科技赋能设计的无限可能,也提醒着我们,在数字文明重构艺术生态的今天,珠宝教育需要双向滋养:既要立足人文沃土培养科技素养,也要让技术迭代唤醒传统工艺的当代生命力。”

 

/Users/liyawei/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416180653/output_1.jpgoutput_1

8 华商珠宝学院参观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毕业展览

 

 

/Users/liyawei/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416181130/output_1.jpgoutput_1

9 华商珠宝学院参观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毕业展览

 

随后,教师交流团还参观了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金木工设计实验室与陶艺实验室。作为人文艺术学院重要的教学空间及实验创新平台,金木工实验室设有三维打印及扫描系统、CNC 精雕机、镭射切割机等设备,学生可从中体验各种技术及流程,激发创意思维及增强动手能力。陶艺实验室“世外陶苑”是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的重点教学实验室之一,其功能区块主要分为陶瓷制作、烧制与作品展示区,现有陶瓷 3D 打印机、真空练泥机、无极速拉坯机、电窑、水幕吹釉机、泥条机、泥板机等设备。在参观过程中,华商珠宝学院李苗副院长轻抚着实验室内的陶艺作品说道:“实验室的价值不仅在于硬件投入,更在于它搭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桥梁。这里既是创意落地的实践场,更是工匠精神的培育地,每件作品的打磨雕琢,都是精益求精精神的具象化。我们珠宝学院也要坚持以实验室为载体,将工匠精神深度融入设计教育体系,让学生在实操中领悟传统工艺魅力,在探索中提升创新能力。”

 

/Users/liyawei/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416181528/output_1.jpgoutput_1

 

10 华商珠宝学院参观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陶艺实验室

 

对话名企 共探产业协同与艺术赋能

 

412日上午,华商珠宝学院拜访澳门珠宝设计师协会,双方围绕深化产业合作、培育珠宝设计人才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在协会会长陈金妹及秘书长陈嘉婉的陪同下,教师交流团实地调研了澳门珠宝企业紫云轩,系统了解珠宝工艺的革新及行业发展动态。

/Users/liyawei/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416204950/output_1.jpgoutput_1

11 华商珠宝学院与澳门珠宝设计师协会会长合影

 

995fc5836a256e6a9c9fae45c9d48294_720

12 华商珠宝学院到澳门珠宝企业紫云轩调研

 

座谈会中,双方重点就大湾区珠宝产业协同发展、设计教育资源整合及专业赛事平台搭建等议题交换意见。朱晓红院长指出,大湾区珠宝产业在资源整合、市场拓展方面具有极大潜力。她表示,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与澳门珠宝行业组织的合作,借助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项目等多元方式,共同提升珠宝设计人才的国际竞争力。陈金妹会长对多年来大湾区珠宝业界给予的关注与认可表达了诚挚感谢,并期望能够依托大湾区的优势互补特性,与各界携手共育珠宝行业新生力量。

 

《澳门日报》报道了华商珠宝学院与澳门珠宝设计协会的交流活动。

 

/Users/liyawei/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416182008/output_1.jpgoutput_1

13 华商珠宝学院与澳门珠宝设计师协会会长陈金妹面对面交流

 

14 华商珠宝学院与澳门珠宝设计协会的交流活动被《澳门日报》报道

 

下午,教师交流团走进美狮美高梅酒店艺术空间,实地感受这个国际文旅综合体如何通过多元艺术形态诠释中国文化,实现跨时空对话与世界性表达。该空间荟萃300余件顶级艺术珍品。展陈中,既有清代宫廷御制地毯,以天工巧夺的手法将金、银、铜线织入丝绸,龙凤游弋于花纹之间,以纹章密码诠释东方造物美学的至高境界;也有郑路的“淋漓漂然”、洪易的“咬钱狮”、 蔡国强的“炼金师”、鸿韦的“平衡的寓言”等著名当代艺术作品,在金属锻造、火药爆破等多元技法中续写东方美学的当代叙事;还有匠心独运的非遗翻糖雕塑艺术展,将面塑、糖艺等食品技术工艺与绘画、雕刻等艺术工艺融会贯通,幻化出醒狮表演、新人拜堂等承载着吉祥寓意的场景;更有花卉主题的诗书画展,其间的水墨花卉作品与百件文创产品,构建起传统文人精神与现代生活美学的对话场域,画中的莲花意象既承袭“出淤泥而不染”的文人风骨,又与澳门区花的城市符号形成跨时空共振。朱晓红院长表示,此次展览中东方美学的形意交融为珠宝设计教育带来启发,“东方骨相、当代气质”的独特辨识度是珠宝设计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关键。郭珂教授也坦言,通过对艺术空间的深度考察,发现诸多作品有着通过现代材质演绎民俗符号的创作路径,实现了文化遗产与先锋艺术形态的共生,对珠宝设计创新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Users/liyawei/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416174715/output_1.jpgoutput_1

15 华商珠宝学院品鉴美狮美高梅酒店展品

 

/Users/liyawei/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416174758/output_1.jpgoutput_1

16华商珠宝学院品鉴美狮美高梅酒店展品

 

 

城市漫步 解码澳门历史人文之美

 

在城市人文探索环节,华商珠宝学院教师交流团首先来到大三巴牌坊。圣保禄教堂虽仅存前壁,但其独特的巴洛克风格与牡丹、狮子等东方文化元素的完美融合,使其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生动象征。毗邻的哪吒庙,红墙绿瓦,飞檐斗拱,其传统中式建筑风格与大三巴牌坊的西式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澳门多元文化共存的独特魅力。

/Users/liyawei/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416224645/output_1.jpgoutput_1

17 华商珠宝学院在大三巴牌坊前合影

 

澳门博物馆内,丰富的文物和资料,全方位展示了澳门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与艺术发展。

/Users/liyawei/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416230001/output_1.jpgoutput_1

18 华商珠宝学院在澳门博物馆合影

 

漫步于望德圣母堂与疯堂斜巷,驻足新古典主义建筑环绕的塔石广场,葡式黑白碎石路的纹样与历史建筑的光影韵律,为珠宝设计提供了异域美学的灵感样本。

 

 

/Users/liyawei/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416174355/output_1.jpgoutput_1

19 华商珠宝学院在塔石广场聆听导游讲解广场建造历史

 

走进澳门现存最古老的庙宇妈阁庙,教师交流团实地感受妈祖信仰与岭南建筑文化的交融。

ROY_0306

20华商珠宝学院聆听导游讲述妈阁庙人文故事

 

/Users/liyawei/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417132157/output_1.jpgoutput_1

21华商珠宝学院在妈阁庙前合影

 

在路环旧城区,教师交流团探访了路环码头及荔枝碗船厂片区,重温澳门昔日渔村风貌与工业记忆。

 

/Users/liyawei/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416180159/output_1.jpgoutput_1

22 华商珠宝学院在荔枝碗船厂片区聆听澳门造船故事

 

移步金光大道,教师交流团感受了威尼斯人穹顶下的浪漫、捕捉了巴黎人铁塔的金属光影、品味了伦敦人钟楼的英伦风韵。

 

驻足澳门艺术博物馆,教师交流团既饱览第六十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的名作,又沉醉于“新像展”的多元艺术表达。

 

/Users/liyawei/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416220924/output_1.jpgoutput_1

 

23 华商珠宝学院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合影

 

在回归贺礼陈列馆,透过“盛世莲花”等34件国宝级展品,教师交流团深刻领悟了 “一国两制下血脉相连的永恒命题。

/Users/liyawei/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416175630/output_1.jpgoutput_1

24 华商珠宝学院在回归贺礼陈列馆品鉴国宝级展品

 

朱晓红院长对珠宝学院教师交流团的澳门之行进行了总结,澳门“传统”与“现代”共生、“东方”与“西方”对话的城市特质,本身就是一部鲜活的人文教科书。从历史建筑的多元并存到艺术表达的开放包容,澳门的人文底蕴为珠宝教育提供了独特的灵感源泉。李苗副院长坦言道:“澳门的历史厚度、科技锐度与艺术温度,为珠宝教育提供了多维养分。澳门教会我们的,是如何让文化根脉在当代设计中呼吸,让多元视野在创作实践中对话,而这也是珠宝教育的动人模样。”

 

三日的深度考察交流,从高校智慧教育到历史文脉溯源,从企业探访到产业趋势洞察,珠宝学院以澳门为窗口,触摸珠宝设计教育的多元脉络。当教师们在路环码头眺望横琴岛的天际线时,珠江口两岸的文化共振已悄然化为设计创新的能量。未来,华商珠宝学院发展将秉承以文化传承为根基、科技创新为驱动,培育新时代珠宝设计人才。

 

/李梓宁

下一条:实践教学 | 解锁时尚影像新视野:珠宝学院学生香港实践教学

关闭

地址:肇庆市四会市东城街道工业大道1号          广州市增城区荔湖街华商路1号

邮编:511300  526200

电话:020-32784164

版权所有广州华商学院珠宝学院  粤ICP备17051289号